陳幼南會長組織召開2025香港潮籍博士專家學者座談會

2025年10月10日,國際潮團總會執行主席、國際潮籍博士聯合會會長陳幼南博士,在香港組織召開「2025香港潮籍博士專家學者座談會」,廣泛傾聽各方意見與建議,並就國際潮籍博士聯合會的現狀及未來發展方向進行深入交流與探討。

國際潮籍博士聯合會會長陳幼南、副會長朱躍生、常務理事魏雁濱,國際潮團總會執行秘書長林梅,國際潮籍博士聯合會秘書長陳曉鋒、理事沈務耀,香港城市大學助理教授黃漢偉、香港大學博士沈小艾、香港城市大學法律學院副教授關文偉、香港城市大學博士後張金城、香港理工大學助理教授林鎮佳、香港理工大學博士蔡偉斌、香港大學博士游嬋平、北京大學助理教授羅桂波、國際潮團總會秘書處林澤鵬等出席座談會。

國際潮籍博士聯合會會長陳幼南博士回顧了國際潮籍博士聯合會自2013年正式成立以來的卓越成就。十餘年來,國際潮博始終秉持「凝聚鄉情、促進學術、共謀發展、服務社會」的宗旨,致力於搭建一個匯聚海內外潮籍高端人才的國際平臺和高端智庫,已由最初的香港、廣州、北京、上海等地博士網路,逐漸構建起跨越20餘個國家和地區,逾3000名高端學者的智庫體系。先後在汕頭、深圳、北京、新加坡、新西蘭等地成功舉辦了五屆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高端論壇,聚焦食品藥品發展、大數據與互聯網應用、中國經濟在世界經濟中的角色、人工智慧機遇與挑戰、營養與健康等前沿議題。每次論壇均吸引海內外數百位博士和世界一流的專家學者出席,潮汕籍科學家丘成桐、盧煜明等頂尖學者更成為國際學術標杆。同時,亦在家鄉連續多年舉辦了新春座談會。成功打造了國際潮博獨特的「高端論壇+春茗座談」品牌活動。

陳幼南會長強調,國際潮博因疫情影響而沉寂多年,但我們不應放棄這個已奠定堅實基礎的好平臺,期望國際潮博重新煥發活力,充分發揮香港總部的功能,加強與各地潮籍博士團的聯絡,吸引更多新生力量加入。未來的發展路徑如何規劃、怎樣協調和推動活動的順利開展等問題尤為重要。基於此,陳幼南會長根據與會成員的建議,提出了幾點構思:

一、要促進資源精準對接。將平臺功能從「聯誼」升級至「聯創」。陳幼南會長明確指出,國際潮籍博士聯合會是國際潮團總會的四大直屬機構之一,其核心優勢在於匯聚了「智力」(博士的技術與項目)與「資本」(潮商企業家的資金支持),未來需著力打造一個系統化的數字資源庫,實現人才、技術與需求的高效匹配。同時,活動形式將趨於多元化與常態化,既有樹立品牌形象的大型高端論壇,更鼓勵開展專題性、小型的線上與線下研討會,促進實質性的學術交流與科研合作。

二、要吸引更多青年力量。陳幼南會長以其個人深厚的學術背景與產業經驗為例,強調了資深學者「傳幫帶」和深入交流研討的重要性。他特別呼籲,要大力吸收年輕有熱情的博士加入核心團隊,優化組織架構,加強秘書處職能。他深刻指出,唯有解決「志願軍」的執行力挑戰,形成老中青相結合的梯隊,方能將規劃轉化為切實行動。此外應注重做事務實可行,避免議題空轉,以實現國際潮博的可持續發展。

三、要反哺家鄉服務社會。陳幼南會長將知識的價值最終落腳於服務社會。他分享了兩個典型案例,一是國際潮博組織40餘位跨學科醫學專家支援潮安醫院,全面提升家鄉醫療水平;二是推廣復旦大學林燕丹教授的護眼燈光技術,惠及學童健康。這些實踐清晰地表明,國際潮博的未來發展將緊密圍繞支援家鄉建設、推動科技公益等方向展開,使潮籍博士的智慧成為驅動社會進步的現實生產力。

陳幼南會長最後強調了協同發展的重要性,提出以香港、廣州、北京、深圳等為核心樞紐,輻射並聯動全球各博士團。他特別提到,今年年底於潮州舉辦的第二十三屆國際潮團聯誼年會中,博士聯合會將聯手潮青、潮創共同打造一場「別開生面而務實」的創業交流盛會,為全球潮籍精英提供一個自由碰撞思想、探索合作的全新平臺。

國際潮籍博士聯合會副會長朱躍生教授,首先肯定了香港高等教育與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優勢,鼓勵在港青年才俊把握機遇。同時,回顧與展望國際潮籍博士聯合會的發展。他特別補充了國際潮博的創建歷史,指出在陳幼南會長及其父親陳偉南先生等人的大力推動下,籌備工作早在2011年便已啟動,並於2013年正式成立。他強調,以博士群體為核心組建全球性聯誼組織,國際潮籍博士聯合會是首開先河的典範。朱教授自豪地回顧了過去幾屆大型論壇,無論在汕頭、深圳、北京還是新加坡、新西蘭,均憑藉高規格、高水平的演講者與議題樹立了卓越的品牌影響力,展現了潮籍博士群的深厚實力與國際視野。

面向未來,朱躍生教授提出,論壇活動可不必一味追求大型規模,而應轉向「精而美」的路線,注重活動品質與實效。他亦希望下一屆論壇可考慮在香港舉辦,並可聚焦於香港具優勢的生物醫學等領域,同時加強與全球各分會的合作聯動,持續擴大潮博會的全球影響力。

國際潮籍博士聯合會常務理事魏雁濱教授在發言中,立足於國際潮籍博士聯合會的長遠發展,提出了三項建議:首先,他指出,國際潮博的持續活力有賴於年輕博士的積極參與和接棒。建議制定清晰的三至五年戰略發展藍圖,並提前規劃與公布年度活動,使全球會員有清晰的預期並能持續參與,從而形成有節奏的發展脈絡;其次,他呼籲提升秘書處的專業化與資源支持。魏教授直言,目前秘書處在人力和專業能力上仍較為有限,難以負荷龐大的聯絡與發展任務。他主張建立一個更專業、專職的工作團隊,並確保穩定的財力支持,以高效執行具體會務;最後,他提議加強系統化內外聯動。對內,主動與各地潮汕同學會等青年組織建立常態化聯繫,培育未來後備力量。對外,則應重點強化與香港及內地相關政府部門的溝通合作,藉助外部資源與政策,共同推動會務發展,進一步提升國際潮博的社會影響力。

國際潮團總會執行秘書長林梅,基於其二十餘年的社團管理經驗,以及對國際潮籍博士聯合會的深厚感情與長期參與各項工作情況,闡述了國際潮博當前發展的核心挑戰。她回顧了國際潮籍博士聯合會在陳幼南會長帶領下從無到有,如培育嬰兒般成長的歷程,肯定了國際潮博作為潮籍精英高端平臺的重要價值。她指出,國際潮博秘書處目前存在人力不足問題,難以支撐日常會務、活動組織及全球聯絡的繁重任務。為此,她建議為國際潮博秘書處建立一支穩定的執行隊伍,構建一個專業高效的執行團隊,才能將宏圖偉略轉化為切實行動,真正釋放這個全球頂尖博士平臺的巨大潛力。

國際潮籍博士聯合會秘書長陳曉鋒主持會議並介紹與會成員情況。

國際潮籍博士聯合會理事 沈務耀

香港城市大學助理教授 黃漢偉

香港大學博士 沈小艾

香港城市大學法律學院副教授 關文偉

香港城市大學博士後 張金城

香港理工大學助理教授 林鎮佳

香港理工大學博士 蔡偉斌

香港大學博士 游嬋平

北京大學助理教授 羅桂波

自由發言匯聚了多位年輕潮籍博士與學者的聲音,整體呈現出三大核心訴求與方向。一是期盼增進聯絡與獲得指導。多位在讀或剛畢業的博士表達了「找到組織」的欣喜,希望在求學及職業發展初期,就能得到前輩的提攜與指點,以獲得歸屬感與成長方向。二是希望搭建跨學科協作與資源對接平台。與會者來自醫學、新能源、人工智能、社會科學等多個前沿領域,他們發現彼此研究存在巨大的潛在交叉點,建議能多舉辦非正式、小規模、高頻率的跨學科交流活動,以激發合作靈感。三是建議建立有效機制,將博士會的尖端科研資源(人才、項目)與國家的高端人才引進政策、潮商企業的產業與資本需求進行精準對接,實現共贏。

本次座談會的深入交流,與會成員結合自身研究領域,為國際潮籍博士聯合會未來的發展建言獻策,凝聚共識,展現出潮籍精英群體銳意進取、心系家國的深厚情懷。我們堅信,在全球潮團潮博的共同努力,以及海內外各界的關注與支持,潮籍博士群體必能將今日之藍圖轉化為明日之實踐,為家鄉建設與社會進步貢獻獨特的智慧與力量。

發佈留言